期刊正文


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杨江涛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农村出现了两个特殊的群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特殊的群体相依相伴,空巢老人成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因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缺乏亲情,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导致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混乱。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中,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比较差。他们逆反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违反纪律等。因而我们作为在农村任教的数学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那么怎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教学。
  一、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数学课课前预习习惯
  通过熟悉班里的留守儿童的背景和现况,个别谈心,电话了解,家访等找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并把留守儿童的情况作相应的记录。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的关爱、理解、鼓励和耐心辅导。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首先就要他们学会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让他们了解上课前的重点和难点,利用预习的数学知识,如:定理、公式或者解题方法试着做一些习题,从而使他们在上课以前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孩子学习就有了目的性课堂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人的事,自己就会变成课堂的主人。另外,课前预习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自觉的探索更多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首先要经常留意留守儿童是否精神集中,个别学生经常出现打嗑睡,说话、搞小动作,注意力没办法集中,这种情况就要电访或家访,与家长沟通,找出根本原因。如有个学生杨易银以前成绩还算不错,这段时间一回到学校就睡,更不用说上课了,通过电访,了解到奶奶基本是管教不了,每天回家不完成作业只看电视,只能与远地的父亲联系,通过多次与孩子的交流谈心,采取了不少的办法,如在家每天记录睡觉时间,家长定时打电话回家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并督促他要早睡早起,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鼓励他要积极上进,这样孩子就感觉到父母前所未有的关爱,渐渐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保证了睡眠时间,很快就精神饱满地回到学校上课了。这类留守儿童要特别注意,一个闪失就从优变差,更谈不上去转化差生了。也有个别留守儿童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那就要从备课下功夫了,把无味的知识变成乐趣无穷的小游戏,儿童总是喜欢一些会动,会说,或者是一些小故事,有兴趣才有学习动力,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指导留守儿童记好课堂笔记,只有清楚老师在教什么,他们才会学到什么,才会大胆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学习的习惯慢慢养成了
  三、培养农村“留守儿童” 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一定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评价;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
  流引导;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注重个别差异,异化评价标准;作业批改分层,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等途径来实现。留守儿童缺乏监管,自制能力差,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首先要帮助留守儿童科学地制定家庭作业计划,保证学习的时间,如帮他制定在家7:00~8:00为学习时间,在这一小时内认真地完成当天的数学家庭作业,遇到难题要打电话向老师请教。明天,我会及时跟踪,争取第一时间检查或批改他的作业,发现作业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感受成功的快乐。如发现其作业有错误,就耐心辅导,让他及时改正错题并培养其敢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习惯。其次就是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从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留守儿童经过努力,有足够的能力够克服困难,轻松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
  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要求留守儿童明白书写姿势不对的危害,指导留守儿童做到规范动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数学计算有一定的格式,例如做算术的时候,数位要对齐,先让学生模仿,并对比观察,同学之间对比书写情况,举行书写比赛。例如4道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并要求他们做到书面整洁、字体规范,格式正确,如能按要求书写,可以给予奖励,并提醒他们以这次作业的书写为标准,为以后的作业书写起到参照和督促的作用,有了动力和书写的参照标准,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了。
  五、 学法经验交流会,树立学习先进典型
  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困生当中最具影响力。根据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会学习,必须注意改正他们的学习方法。近年来,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两次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请一些在学习上有较大进步的留守儿童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现身说法,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让他们能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各级学习成绩前10名的学生照片和人生格言张贴在文化走廊上,成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学校每学期都设“学习进步奖”和“作业优秀”奖等,每次质量检测对进步学生发喜报,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并在每学期末把这些学生荣誉写进“给学生家长一封信”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重建缺失的情亲,让父母在远方也能分享孩子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位教师每学期帮扶三至六名留守儿童学困生,填写“结对帮扶”跟踪表,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并针对他们的存在问题进行教育。同时开展生生“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改进学习方法,督促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以此让学困生在学习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优先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互助互励的良好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数学公式、定义进行直观、生动的演示和讲解,设计快乐的课堂活动,尽可能利用学校远教资源,使用电子白板课件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促使他们有效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需反复抓,抓反复。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数学习惯是一项艰苦、繁琐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真情和爱心,指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今后在工作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 【发布时间】2019/4/9 11:04:24
  • 【点击频次】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