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案例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是和客观纸笔测验相对应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要求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表现性评价也叫真实性评价、替代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形成性评价等等,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于:有助于提升高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笔者将小学数学评价转型时期的一次艰苦探索案例阐述于后。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
史宁中教授说:“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未来可能不从事数学,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离现实世界究竟有多远?我们的教学该为谁设计?如何评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毋容置疑,教师由关注学生解题结果过渡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将以往教师实施评价过程中的未知未觉或者忽略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这对孩子的后续发展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数学学科的表现性任务——“测量与计算周长、面积”
测量与计算的表现性任务
测量与计算周长、面积实践活动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任务类型:实践活动
设计背景: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需要先测量相关的长度,再计算周长或面积。但由于学生动手测量的经历贫乏,需要教师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此,结合学生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了这个任务。
任务目的:
为学生提供“测量与计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去做“测量与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测量与计算”的方法、过程、结果及情感态度,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任务与指导语:
小组合作,先测量再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说明:学校操场为几个长方形组合起来的多边形)如果给操场铺草,怎样求总价?如果给操场围围栏,需要多长?
为完成这个任务,活动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设计一种合理的测量方法;
熟悉师生共同设计的平面图;
详细记录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及其它活动过程,并填写表2和表3。
相关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
这个任务需要4名合作伙伴共同完成,首先小组内交流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让学生举例说明对相关数学概念是否理解?例如上体育课围操场跑一圈这是操场的周长,给操场铺草这是涉及操场的面积。周长计算的简洁算法要用到转化,面积计算的简洁算法要用到割补。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解释各自的发现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优化算法。
目的和意义:
“测量并计算周长和面积”这一实践活动直接把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热爱数学,进一步获得数学经验,发展应用意识。
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在四楼观察操场的形状,初步构思割补方案并设计平面图。
回教室分小组讨论,优化测量方法。
活动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米尺和卷尺,并分好小组。
利用1节数学课时间完成。
上课时,由数学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分组轮流到操场进行测量与计算,待命的小组认真观察。
学生作业样例:
铺草坪和围围栏是以周长和面积计算为基础的,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一般都能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小结:
活动中,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均作考查,同时对学生在测量技能、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合作与参与、兴趣与信心、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作一个评价(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实践与反思:
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合作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求不规则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什么?又怎样计算?割补这两种基本的方法怎样灵活选择?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任务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方案时采用小组策划、小组讨论的形式,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孩子的应用技能。
5.注意生生交流,让孩子的思维水平再生长。
本任务的实施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不规则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孩子进行初步交流独立完成数学任务;阶段二,教师收集几个典型的方案进行类比,达到方法优化;阶段三,每小组形成成熟的测量和计算方案,以保证行动的计划性和可靠性。
6.后续思考:通过本次任务设计,我感受到学生对这类有难度和挑战性数学任务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遗憾的是我平时给孩子的平台太少,只因为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和实施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不提倡在数学学科的各个领域都使用它,要选择那些传统的学业评价难以评价、但最能发挥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最适合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内容才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1版。
[2]王少非,周文叶.课堂评价需要什么样的信度[J].教育发展研究,2014,08:13-17.
[3]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4]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18+56.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
史宁中教授说:“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未来可能不从事数学,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离现实世界究竟有多远?我们的教学该为谁设计?如何评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毋容置疑,教师由关注学生解题结果过渡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将以往教师实施评价过程中的未知未觉或者忽略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这对孩子的后续发展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数学学科的表现性任务——“测量与计算周长、面积”
测量与计算的表现性任务
测量与计算周长、面积实践活动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任务类型:实践活动
设计背景: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需要先测量相关的长度,再计算周长或面积。但由于学生动手测量的经历贫乏,需要教师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此,结合学生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了这个任务。
任务目的:
为学生提供“测量与计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去做“测量与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测量与计算”的方法、过程、结果及情感态度,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任务与指导语:
小组合作,先测量再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说明:学校操场为几个长方形组合起来的多边形)如果给操场铺草,怎样求总价?如果给操场围围栏,需要多长?
为完成这个任务,活动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设计一种合理的测量方法;
熟悉师生共同设计的平面图;
详细记录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及其它活动过程,并填写表2和表3。
相关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
这个任务需要4名合作伙伴共同完成,首先小组内交流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让学生举例说明对相关数学概念是否理解?例如上体育课围操场跑一圈这是操场的周长,给操场铺草这是涉及操场的面积。周长计算的简洁算法要用到转化,面积计算的简洁算法要用到割补。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解释各自的发现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优化算法。
目的和意义:
“测量并计算周长和面积”这一实践活动直接把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热爱数学,进一步获得数学经验,发展应用意识。
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在四楼观察操场的形状,初步构思割补方案并设计平面图。
回教室分小组讨论,优化测量方法。
活动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米尺和卷尺,并分好小组。
利用1节数学课时间完成。
上课时,由数学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分组轮流到操场进行测量与计算,待命的小组认真观察。
学生作业样例:
铺草坪和围围栏是以周长和面积计算为基础的,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一般都能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小结:
活动中,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均作考查,同时对学生在测量技能、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合作与参与、兴趣与信心、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作一个评价(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实践与反思:
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合作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求不规则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什么?又怎样计算?割补这两种基本的方法怎样灵活选择?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任务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方案时采用小组策划、小组讨论的形式,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孩子的应用技能。
5.注意生生交流,让孩子的思维水平再生长。
本任务的实施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不规则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孩子进行初步交流独立完成数学任务;阶段二,教师收集几个典型的方案进行类比,达到方法优化;阶段三,每小组形成成熟的测量和计算方案,以保证行动的计划性和可靠性。
6.后续思考:通过本次任务设计,我感受到学生对这类有难度和挑战性数学任务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遗憾的是我平时给孩子的平台太少,只因为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和实施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不提倡在数学学科的各个领域都使用它,要选择那些传统的学业评价难以评价、但最能发挥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最适合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内容才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1版。
[2]王少非,周文叶.课堂评价需要什么样的信度[J].教育发展研究,2014,08:13-17.
[3]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4]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18+56.
- 【发布时间】2019/2/21 9:49:00
- 【点击频次】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