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做好课堂小练笔

 

【作者】 刘 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好雨需知时节,炒菜需知火候,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读写结合小练笔,既要多维度还要适时适度。有效的课堂练笔首先要明确练笔的目标,把握练笔的内容,机智掌控好练笔的时机。在教学实践中,选取恰当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尤为重要,有促进理解课文的随堂练,强化表达的随机练,迁移方法的借鉴练,体验转化的情感练,放飞想象的思维练,课外拓展的多层次多维度练等等,把握好课堂练笔的时机和内容让我和孩子们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 有效;课堂练笔;适时适度;选点 ;
【正文】叶老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以读促写,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磨砺语言表达的技巧,更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在平日的教学中有的老师苦于找不到准确的点,无法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最终导致学生一课学完仍是模糊一片,几年下来言语水平也进展不快。好雨要下在好时节,因此我不断尝试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读写小练笔。
  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前三要:一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向,确定目标,课堂小练笔话题的设计要便于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知识;或学习表达顺序,或学习表达特色,或学习阅读方法等。可以是理解感悟,也可以是积累运用,迁移内化,或者想象延伸……每次小练笔都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让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扩张或提高,而不是简单复现或仿写。二要确定练笔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入情入境时,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个性化的发挥与表达。三要把握住在什么时候小练笔?适时的小练笔是在学生潜心体味之时,是在身临其境时,要有足够的文本和情感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而我最看重写什么,什么时候写,也可算说是炒菜中的“火候”,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明确目标,在水到渠成的时间段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根据教学实践,我在课堂中开展小练笔一般选择以下几个点: 
  一、促进理解课文的随堂练
  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设计一个思考小练笔的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进行个性化的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体验用写话表达出来。 
  如五年级下册的《再见了,亲人》,让学生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写下来,学生就会联系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写出只有曾经志愿军为她们做过哪些事,她们才会在送别时那样难舍难分,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又如高段的古诗词课后小练笔都会安排:从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片短文,这也就是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积累的语言,通过写话,学生对古诗词中的一些生涩词,意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重点难点就此突破或巩固。 
  二、强化表达的随机练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有了新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新的题材、有主动交流表达的欲望,教师适时地引入,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运用程度。《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时学生朗诵朗朗上口,背诵轻松快乐,因为美丽的词句和魅力押韵的排比,学生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此类写作方法,此时,老师稍加引导:修辞,意境,类比等等,不言而喻;学生们立刻运用到了竹海的竹子,石林的怪石,争奇斗艳的花朵……再加上首尾呼应“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哪儿还有不会呢,这就是最直接的运用,最简单的迁移,但是要让这样的表达强化,就需要在单元的其他写景文章中对比强化运用;比如《草原》,同样是写美景,却没有那样的对比,而用了衬托的写法,再次让学生对比感悟,以此自己再次刻画桂林和草原,就是别有洞天,惊喜不断了。
  另外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题目,结合文中四次出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不同的标点,不同的情景,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所想所感写一段话。这样既加深情感体会,又强化了语言的表达。 
  三、迁移方法的借鉴练
  课文的语言都是比较规范准确而又优美的,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还有一些课文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比如首尾呼应,比如借物喻人等等。表达需要技巧,技巧需要反复磨砺,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设计迁移练习,引导学生模仿写话。 
  如《白杨》一文中,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白杨树一样的人和事?请把他们的事例简单写一写。还可以用上文中的句式“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傲雪的人,像石头一样毫不起眼,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古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教学中热潮热卖地请学生模仿诗中的比喻;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会有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但是,句式不能满足于写一两个比喻,用几个词语,或者偶然写某一事物形象,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内化,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新的提高。 
  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小嘎子,胖墩,王熙凤,刷子李等等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课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身边有没有“小嘎子”“胖墩”?你们之间曾经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当时的情景,动作,语言,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幽默生动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移景”。
  《开国大典》一文运用了按场景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法,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和大型场景或活动的写法;我们就可以借鉴方法,组织学生写运动会或者其他大型活动,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活动进行的顺序,详略恰当,重点突出。这种随堂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四、体验转化的情感练 
  课文有不同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物角色或者变换一些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在这样不同叙述方式中会体会到有不同的表现力。如《我爱绿叶》的第一自然段: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蓝天上缕缕白云?是苍翠的座座山峰?是香味四溢的奇花异草?还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至于我却要像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学生模仿写着一段的表达技巧,写下如下片段:朋友,在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最喜欢什么?是争奇斗艳的娇花?是左瞧瞧右看看的绿芽?是哗啦啦嬉耍的小溪水?还是活蹦乱跳的小动物?……至于我,就是要带上孩子们的小脚丫行走春天!
  话题的设计要有情境性,所谓情境性就是要有读者意识,能围绕课文,变换角度来表达,比如将图片转化为文字,将文本转化为非连续的片段等。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就会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学生写出:“我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我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屋内比室外凉爽;在寒冷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把我买回去,就再不用买什么空调了。我还经济又实惠……”精彩吧,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肯定不是简单的内容摘抄,而是自由化个性化的再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很有效的,而且兴致勃勃。那么我们在其他恰当的时候是否可以合理地运用呢?如果我是《窃读记》中书店的老板,我会想……
  五、放飞想象的思维练 
  学生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在于我们的发现和挖掘,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儿童诗两首》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我想把眼睛装在……”也可以大胆想象在山坡上,在河边,在草原…..“《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是自由的?蚯蚓是自由的,南瓜是自由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想象,并写下来,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白杨》,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那一对兄妹会在新疆生活得怎么样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在高铁速轨上,也有来自五湖四海志愿者们,他们正准备奔赴边疆。车内,坐着当年的我,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望着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此时,他又会想什么呢?”此时练笔,学生仍是兴趣盎然,创意无限。把课堂交给学生,说他们想说的,写他们想写的,语文方法的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写点,不同的效果;但是“好雨需知时节”,只有着力发掘课文的“例子”功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体察、领悟“例子”的个性特征上来,吸纳“例子”的点睛之笔,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才能让学生走上语言发展的快车道。只要适时适度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有效的读写结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一个个小练笔串了起来就会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达到“练笔贵如油”的效果了。
  • 【发布时间】2018/4/3 9:37:27
  • 【点击频次】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