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 张曼曼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新张集学区陶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它有别于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文学艺术中、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社会生活领域中,我们都可以无穷无尽地享受到美。那么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起,而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小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学会欣赏美
  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冬天白皑皑的一片、秋风中的红叶、夏季里碧海黄沙、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花红草绿、万紫千红……,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多不胜数,我们应该带领着学生去欣赏这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如:龙腾虎跃的喷泉、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形态各异的民族服饰,这些色彩和线条能直接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引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是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城区等古香古色或是现代城市的建筑。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生存环境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这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的意识。
  二、让小学生走进美术作品,学会鉴赏美
  美术作品是一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它是人们对于美好景象的“再创造”,它依赖于人类的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完善了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进行不停地引导。我们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情感的、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品。而当中最能刺激小学生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因此,让学生最先接触美术作品时可以挑选色彩明亮的,如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向日葵》的明丽等。教师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阅历经验不足,教师还应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扩大了学生的欣赏面,坚持下去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学会评判美
  让小学生走近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完全体现出个体审美观。小学生学会了美术评论会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让小学生观察画面中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风格的笔法、不同感觉的色彩、不同质感的物体,研究它们会给作品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样很容易把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增强了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的技艺。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事物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选择一幅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它总是集中反映了生活中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念,能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小学生面对—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才能逐步地尝试去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小学生学会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这种教育正是美术评论活力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四、让小学生大胆想象表达,学会表述美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的情趣不是只凭教师的几句话几个问题调动起来的,学生情感达到与作品共鸣状态往往是一个过程。中间的桥梁就是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不要让教师的审美表述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
  美术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艺术情感的结晶。它能够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优美、庄严、和谐、悲壮等。但这种情感还是初级状态,没有内化成为学生自我情感中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在欣赏中激发学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欣赏者真正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凝聚成内在的情感品质,才是真正的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美术作品当中体会种种与人的心理结构相对应的东西,向他们分析艺术作品中可见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动的痕迹,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觉经验中总结,以自身的情感经历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体现相观照,容易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达到共鸣状态,进而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18/3/13 9:59:50
  • 【点击频次】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