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索

 

【作者】 雷开蓉 涂敏元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晋贤乡小学

【摘要】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师生平等 创新方法 教学质量;
【正文】

一、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1、设疑创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引导学生解决这道题:现要修()米的路,甲队要用10天可修好,乙队要用15天可修好,两队合修需几天修好?我对学生说:你们在括号里任写一个合理的数字,我都能算出答案是6天,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提高了,很顺利地转入新知探索阶段。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引领解题思路,使学生在发现中相信自己,初尝学的兴趣。数学思维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假设法、转化法、图解法、等量法和比较法等。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有效的方法。

3、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探求兴趣。要使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需经过一定的练习,但重复单调的练习易使学生厌倦,导致计算错误,也就失去了练习的价值。因此,要分层分类类精心设计作业,使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在成功中求进。

4、结合实例教学,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用处,这既揭示了知识的价值,又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诱因。如教时、分、秒时,以平时同学的作息时间为实例做练习,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常用时间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以人为本,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流,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学习成绩较差。这时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对学习保持兴趣。我班有一个孩子,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脑子不笨,零花钱也不少,但就是不爱完成作业,他的理由很多,要么弄丢了,要么忘在家里了。我尝试了这样的方法:我和他谈心,亲自到他家家访,用我的电话让他跟父母通亲情电话,让他感觉到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这样他逐步树立自信,就自觉完成作业了。该表扬的时候我就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他的作业认真的完成了,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些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摆架子,语言要友善亲切,态度要和蔼可亲,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是自己无力辅导,这时老师是唯一的引导者。我在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或写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老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关系。

其次,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堂成为了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也更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利用这种心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时感到很抽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教师更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五、让教学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我们班男生10人,女生14人,怎样设计队形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自己去设计想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数学都与自身的生活有关,充满了趣味。

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1、关心爱护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学困生特别需要温暖,因为他们经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这时老师更应该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老师的心理。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困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学困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学困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和必备的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为孩子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乐学、善学、活学,获得最好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5/7/15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