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科学实验课效果探析

 

【作者】 赵成永

【机构】 山东青州市王府街道莲花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获得知识,而且对提高诸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理解和运用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呢?

一、规范科学实验操作,提高教学的正确性、精确性

《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

在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比如《使用温度计》实验。使用温度计做到操作规范化,不仅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再如《摩擦起电》实验中,按规范化操作首先要检查一下玻棒、丝绸、橡胶棒以及毛皮是否干燥。若不干燥就要在灯泡或其它热源附近烤一烤。否则,潮湿的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不会起电,或起电很微弱不能吸引纸屑。这样不仅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规范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正确性、精确性

二、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每个实验所需仪器够和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准备,激发参与实验的热情

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有可能导致的简便而实用的实验教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中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空气流动实验》和《风的形成实验》实验,由于缺少器材而无法上实验课,如果只凭教师讲,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根本不能理解和弄清空气的流动和风的成因。于是我就找来“可口可乐”饮料瓶、透明的小饮料瓶各20:蜡烛,像皮泥,,柴,还有,还自己制作了纸风车等,把这些材料按照教材上的说明和要求,制作出了能直观演示的实验装置,让,学生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归纳能力。

同时根据农村教学资源丰富这一特点,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科学课实验的材料。这样做实质上让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且学生准备的材料往往比较丰富、各种各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如:食盐、白糖、面粉、醋、、洗衣粉、肉、食用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各种各样的岩石;蚯蚓等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准备过程,会更加熟悉实验材料,初步了解器材的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在教学《生物和环境》这一章中,课文中有一些引导学生认识观察蚯蚓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一般来说,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4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知识,在学这一课时,当老师问到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时候,就有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说,我在潮湿的土壤里挖的蚯蚓最多,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接着让学生用蚯蚓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他们从实际中得来的感知是正确的,使学生得出了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的结论。这些观察、实验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自准备,他们才观察得仔细理解得深刻。而且实验观察材料由于是学生亲手准备的,他们不仅观察的仔细、思想活跃,而且认识深刻。

三、合理分配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体验有效性

合理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小组内的成员能够进行很好的“化学反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每次实验时合理分配小组人数,由于实验内容的不同,导致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如果每次实验都是四人小组,那么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有时候有些学生会得不到任务而失去对实验的兴趣。如《观察校园里的生物》一般只需要两个人的小组即可,有时候又由于工作量太多,而出现急功近利的局面。所以,合理的分配小组人数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第二组内成员的职能应该经常轮换,一个通常为四人小组的实验一般是两个人动手操作,一个观察,还有一个记录。如果不换角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原来的工作失去新鲜感,尤其是负责记录和观察的学生,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实验操作的,从而出现怠慢的态度,所以经常轮换组内的分工,有助于提高学生保持对实验的新鲜感,增强组内的团结和谐,增强探究氛围。第三设立组长,实践证明一个高效的实验小组,离不开一个高效的组长,组长在管理组内成员的纪律,分配组内任务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组长也可以进行轮换,或者组内成员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进退。合理组织和管理学生分组实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过程,因此,我就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这一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学习之中,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声音、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展示事物本身,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使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能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我制作了种子萌发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浸泡种子、种子内部结构、发芽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让学生观看。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实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科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还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或者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获取的数据,推出结论;或者对某个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设计实验获取必要的数据和证据检验假设;或者提出问题后运用实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等等。因此,实验不仅是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用技能等,还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科研研究能力。所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

  • 【发布时间】2018/10/26 10:12:12
  • 【点击频次】708